“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!”在“巨无霸”顺利布放回收后,项目负责人徐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“经此一役,我们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底气更足了!”唐军也不禁慨叹道。11月26日,一个超大尺寸“巨无霸”顺利完成状态确认,具备交付条件。20名参试人员击掌相庆,终是攻下了这个大难题。
不遗余力攻方案
“巨无霸”实在太大了,它的设计、安装、布放回收和使用,项目组没有相关的工程经验,只能摸着石头过河。方案中标后,项目组在与甲方进一步沟通中发现,设备作业方式可以更加完善,为了能够使交付产品更完美,项目组决定主动调整原方案。
具体实施方案编写过程中,面对这一难题,徐余陷入类似“武痴”状态。他不仅在部门内四处请教大尺寸结构设计经验,还力图从浮标等相关产品设计中寻求灵感。初步方案一经确定,他便小范围召集设计师们评审,一次次评审会开过后,对于目前的方案徐余总是觉得距离最优还差点意思。
意识到部门内的大尺寸结构设计和工艺经验有限后,徐余踏上了赴外求师之旅。他常开玩笑说:“成年人的安全感是自己给的”。半个月内,徐余前后驱车去了多个船厂和船舶设计院所,挨家挨户取经。他还自己做了一个手工小模型,以便在取经过程中更好地交流,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……几经辗转后,最佳方案终于落地,足够的“安全感”总算是有了。
你争我赶抢时间
“巨无霸”不光骨架大,拥有设备的数量和重量也不容小觑,有数十条单重70公斤的线阵和单重200公斤的电缆,还有接驳缆、接线盒以及数千根芯线……如此庞大的工程,却只有不足一个月的湖上现场施工组装时间,而与此同时,人员也捉襟见肘,大伙心里不由得犯嘀咕:项目能按期交付吗?
因为场地条件受限,每天抓紧时间也只能工作10小时。为了赶上时间节点,从10月底到11月中旬,大家都沉浸在与“巨无霸”的“斗争”中,没有周末时间,甚至连就餐也都在浮台上解决。有时候,困难也不单单是“巨无霸”带来的,天公偶尔也会给大家上上强度。某个周日,风雨大作,摆渡船内已经积水无从下脚,摆渡船司机都做好了不出工的准备。结果在倾盆大雨中,项目组人员不仅全部准时到齐,还一边主动清理座位以便坐人,一边催促司机赶紧出发,一刻也不肯耽搁,恨不得马上到工作现场。项目中途因为另有事,徐余上午临时返回所部,中午时间也不肯休息,火速处理着文件,“我得赶紧处理完手头的事情,返回现场跟兄弟们一起干活”。就这样,大家齐心协力,在有限的时间内攻下了这个大家伙。
白手起家创条件
由于首次有这么大的设备,这个“巨无霸”可没有现成的平台供它安装调试,现场再建也来不及了,只能在湖中选择一处位置搭了个简易平台,除了电动葫芦之外没有任何用电设备。在这样几乎“一穷二白”的地方,大家“白手起家”,没有工作条件那就创造条件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平台上没有厕所,乘摆渡船往返要耗费大量时间,大家就控制饮水量;平台上没有雨棚,雨天十分不便,大家就利用防水布和几个架子搭了个休息亭;平台上没有移动浮台,大家就身着救生衣,腰挂安全绳,探出浮台外半个身子去安装……试验完成后,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动手能力不觉间都已提高一大截。
时至今日,大家仍旧会回味那些令人感动的画面。徐余和罗泷测试时采集仪、电脑在露天铺设,没有座椅,人就趴在纸板上操作;刘佳俊、朱强、魏贤敏和徐玮辰在水平阵安装时,穿着下水裤坐在钢梁上,向后倒着挪动,部分地方下水较深,大家毫不犹豫地冲在前线,水从腋下位置处倒灌浸满了下水裤;朱强在高强度工作时被光滑的护套隔着工作服磨破了大腿,当时毫无知觉,直到返回坐下用餐时才感觉到有丝丝疼痛。
正所谓好事成双,试验结束返杭路上,徐余得到信息说该项目接到了甲方的感谢信。大家得到消息后相视一笑,攻坚团队又已经在路上。
